全世界讲中国话:汉语入世时代来了
添加时间:2013-12-21 11:36:55
编辑:admin
2008奥运年加剧了“汉语热”在全球的升温,与此同时学习汉语折射出了完全不同的时代景观。
从唐王朝到奥运会
2007年11月29日,600多名申请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外国留学生排队接受汉语水平测试。《后汉书》里就有“匈奴亦遣子入学”的记载。到了唐代,外邦来华学习汉语已初成气候。那时,长安城内的国子监已经有来自异国的学生就读。和中国的举子们一样,他们使用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教材,然后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社会主义阵营里的汉语外交
1950年,周恩来总理给罗马尼亚总理写了一封信,提出与这个兄弟社会主主义国家互派5个年轻人学习对方语言。然而在当时,中国从来没有教过东欧人学汉语,既不具备需要的制度,也没有这样的经验。于是,在周恩来特别关怀下,当时承担接收任务的清华大学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学习班级——“清华大学东欧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在去年的孔子学院大会上,前罗马尼亚驻华大使罗明让人真切感受到了这一段历史。他是1950年来华学习汉语的5个罗马尼亚人之一,是一个十足的“中国通”。如果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仅听他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普通话,你很难听出来他是个外国人。
汉考时代的来临
1984年,北京语言大学的前身北京语言学院成立“汉语水平考试设计小组”,开始研制汉语水平考试(HSK)。1990年,初中等水平考试研制完毕,93年至97年,高等和基础水平的考试陆续研制完成,HSK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这期间的1995年12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表现良好。而第二年的HSK考试人数比前一年将近翻了一倍。这之后的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同年,中国顺利加入WTO。接下年的两年内,HSK报考人数又翻了一倍。而且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寻找在中国的工作机会而学习汉语。
多数外国人都很喜欢吃中国菜,杰德也不例外,是中餐的忠实追捧者。但每次在选择餐馆时,有个难题却始终困扰着他:如何从名称上区分饭店和旅店?例如,北京饭店并非以餐饮为主却称之为饭店,香格里拉也并非以提供酒水为主却称之为大酒店。杰德于是只好求助他的汉语老师,下面这些提供饮食的地方有什么不同:餐馆、餐厅、饭店、饭庄、酒店、酒楼、酒家、菜馆、菜坊、食坊、美食城、美食村、美食广场……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表现良好。而第二年的HSK考试人数比前一年将近翻了一倍。这之后的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同年,中国顺利加入WTO。接下年的两年内,HSK报考人数又翻了一倍。而且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寻找工作机会而学习汉语。
现在,中国的汉语教育和培训机构已不可胜数。甚至于,到国内来学汉语已经满足不了需求,历史上第一个专门推广汉语的机构国家汉语对外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正式成立。2004年,一个在全世界兴建孔子学院的计划开始实施。据汉办主任许琳讲,原来的计划只是在世界范围内开设100家孔子学院,而现在就已达到200多家。估计,到2010年这个数字会达到500家。
孔子学院的计划是借鉴德国的歌德学院和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的模式,但是其发展速度却远远超过他们。现在,提交到汉办的孔子学院申请表已经积压了几百个,由于师资跟不上,采取了控制的做法。但尽管这样,仍然是三天开一所的速度在增加。毛泽东时代想要将红旗插遍世界的政治理想,今天似乎却通过孔子将这件事给做到了。
可见,如今学习普通话,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重要。